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政协工作 -> 提案工作
智赋课堂育未来——自治区政协委员联名建言加强宁夏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案获答复
2025-10-16 08:49:11   来源:华兴时报

  今年,自治区政协委员赵利宁、张敏、韩玉红联名提交《关于加快推进我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提案》,从顶层设计、场景开发、教育改革等维度为我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献策,引发广泛关注。近日,自治区教育厅对提案进行答复,不仅勾勒出“从试点到普及”的清晰路径,更以一系列扎实举措,让人工智能的种子在校园生根发芽,书写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宁夏篇章。

  顶层设计绘蓝图 课程普及有路径

  委员们在前期调研中了解到,我区在几年前就实施了各级学校“互联网+教育”示范区建设项目,并取得了全国领先的好成绩,为我区中小学进一步全面实施人工智能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。

  “学校教育应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同时加快推进教育改革,特别是教学内容、教学方式、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改革。”赵利宁建议,我区应筹划启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师资培训计划,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学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进经验,优选有关人工智能教育软件开发企业参与,探索开发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场景。

  自治区教育厅在提案答复中,对人工智能教育的解释细致而具体。

  “让每个孩子都能触摸AI的温度”,这是宁夏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初心。早在2019年,自治区教育厅便印发《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宁夏试点工作方案》,遴选银川一中、银川二十一小等11所学校先行先试,在全国率先编写完成人工智能地方课程教材,2020年秋季将其纳入地方课程,为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智能世界的第一扇门。

  2023年,《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(2023—2027年)》出台,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定下“时间表”;去年11月教育部相关通知发布后,自治区教育厅迅速印发《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实施方案》,构建起进阶式课程体系:今年秋季起,义务教育一年级至三年级将AI与学科融合,四年级至九年级设专门地方课程,普通高中把“人工智能”列为信息技术必选内容,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;2027年,实现全区中小学全覆盖。与此同时,“人工智能助推教育公平百校示范行动”启动,首批50所学校探索精准教学、个性化学习,让AI红利跨越城乡,惠及每一个孩子。

  多维发力 筑牢教育数字化人才基石

  张敏指出,师资力量是教育领域的核心。为进一步助推我区教育数字化转型,她建议在现有“互联网+教育”师资培训基础上,加大培训力度并优化实施路径,先重点培训一批数字化素养突出的骨干教师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,以形成示范引领效应,随后逐步开展全员普及性培训,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数字化应用能力,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石。

  针对这一建议,自治区教育厅高度重视,已结合全区教育数字化发展实际统筹推进落实工作。该厅启动“三年一周期”专项计划,针对教育局局长、校长、教师三类群体制定分层分类的周期性、持续式、全覆盖培训方案。计划优先开展校长数字化领导力与骨干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培训,再逐步推进全员提升,同时试点“一师一课表”研修制度,根据教师个体需求定制培训内容,有效破解“AI教学谁来教、怎么教”的核心问题,构建起系统完备的教师成长体系。

  此外,自治区教育厅还为全区22个县(区)各建成1所配备先进智能交互设备与沉浸式教研环境的智慧教研中心,依托自主研发的智能教研平台,将这些分散的中心高效联结,形成省市县校四级贯通、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融合的智慧教研体系。该体系不仅打破了管理层级限制,盘活了优质教研资源,更为师资培训提供数据循证支持,助力教师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,切实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宁夏落地生根。

  多方联动育新机 场景赋能促实效

  提案指出,在加快推进我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,需优化学校外部条件,统筹推动高校师生与成人继续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普及宣传及培训,依托高等教育的龙头带动作用,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育师资、提供实践场景,同时凝聚社会与家长力量,营造积极发展氛围。此外,还需同步推进教育改革与育人理念转变,通过深化教学内容、教学方式及教育评价改革,确保人工智能教育切实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,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。

  针对这些建议,自治区教育厅积极部署并落地实效。在优化外部协同与资源供给方面,该厅推动高校与中小学深度联动,例如宁夏师范大学组织志愿者为固原乡村学校送去AI课程,既搭建起优质资源下沉的桥梁,也为基层学校补充了人工智能教学力量。

  在场景赋能与教育改革层面,AI技术已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流程。2025年上线的智能助学工具“宁小宝”,不仅成为众多学子的“私人学习伙伴”,更累计服务超70万学生,提供390万次答疑与2万小时口语训练;升级后的智能教学助手“宁助教”实现全区教师应用全覆盖,月均活跃率超98%,辅助生成110万份课件、录制2000余节微课,构建起“备—教—研—评”一体化支撑体系。与此同时,自治区教育厅在各市县区建成441间课堂教学质量分析教室,以智能手段诊断教学短板;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实现“从结果到过程”的多元评价,基础教育招生系统让“数据多跑路、群众少跑路”,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,为人工智能教育持续推进筑牢基础。 (记者 郝 婧)


【责任编辑】:包瑞